立式數控銑床是按照事先編制好的零件加工程序自動對工件進行加工的高效自動化設備。在數控編程之前,編程人員首先應了解所用數控機床的規格、性能與數控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及編程指令格式等。一般情況下,立式數控銑床完整的程序由程序號、程序內容和程序結束三部分組成,分別是:
1、程序號。程序號即為程序的開始部分, 為程序的開始標記, 供在數控銑床數控裝置存儲器中的程序目錄中查找、調用。程序號由地址碼和四位編號數字組成, 如 O0001。也有的系統地址碼用 P 或%。
2、程序內容。程序內容是整個程序的主要部分, 它由多個程序段組成。每個程序段由若干個字組成, 每個字又由地址碼和若干個數字組成。指令字代表某一信息單元,它代表機床的一個位置或一個動作。
3、程序結束。數控銑床程序結束一般用輔助功能代碼 M02 (程序結束) 和 M30 (程序結束, 返回起點) 來表示。
立式數控銑床在編制程序時,應先對圖紙規定的技術要求、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及工藝要求進行分析,確定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線,再進行數學計算,獲得刀位數據,然后按數控機床規定的代碼和程序格式,將工件的尺寸、刀具運動中心軌跡、位移量、切削參數以及輔助功能 (換刀、主軸正反轉、冷卻液開關等) 編制成加工程序,并輸入數控系統,由數控系統控制數控機床自動地進行加工。
1、自動編程
利用 CAD/ CAM 技術進行零件設計、分析和造型, 并通過后置處理, 自動生成加工程序, 經過程序校驗和修改后, 形成加工程序。該種方法適用于制造業中的 CAD/CAM 集成系統, 目前正被廣泛應用。該方式適應面廣, 效率高, 程序質量好, 適用于各類柔性制造系統 (FMS) 和集成制造系統 (CIMS)。本章主要學習手工編程, 并為修改 CAD/ CAM 后置處理程序打下基礎。手工編程的一般過程是: 數控銑床分析工件的零件圖及技術要求, 確定工藝路線, 計算刀具軌跡坐標, 用數控代碼編制程序。
2、手工編程
利用一般的計算工具, 通過各種數學方法, 人工進行刀具軌跡的運算, 并編制指令。這種方式比較簡單, 很容易掌握, 適應性較大。適用于中等復雜程度程序或計算量不大的零件編程, 對立式數控銑床操作人員來講必須掌握。